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

海上生死鬥-5:今人舟戰古莫尚


戰艦   作者:施瓊芳

火雷百道鏖天風1,戰場陡闢波濤中。
樓船2十萬橫海出,將星3夜照蛟龍宮4
古來封侯誇馬上,到此忽乘長風浪。
昔人車戰5今所無,今人舟戰6古莫尚。
周宣淮北漢牂牁7,近在域中功易剏8
晉唐以後亟外防,海鶻海鰍制逾壯9
就中海患明最深,鷹沙船10裡得名將。
乘戰者艦用者人,水虎馳驅若有神11
用艦者人宜者地,竹龍部署皆得勢12
莫因礮臺守岸謀,便弛戈船13衝波制。
中原物力饒外夷,船政振刷14需平時。
三翼15五牙16有勝算,涉險乃得金湯17資。
茫茫天塹18逋逃19穴,蒙衝20一奮窮搜抉。
鵝鶴狎駕黿鼉21梁,貔貅22飽飲鯨鯢血。
欃槍23迅掃鴻波24恬,萬里梯航25珍贐26達。
始知防海賢長城,即是救時真寶筏27

【題解】
 本詩為七言古詩,選自《石蘭山館遺稿》卷十七〈補餘詩鈔〉一。施瓊芳(1815-1845)出生於臺南,在道光二十年(1845)考取恩科進士。又因在鴉片戰爭(1840-1842)後進京,深覺中國面臨西方強權的入侵,朝廷應變能力不足,尙不知世界海權時代的到來。施瓊芳認為當時能左右國家局勢與命運的,不是長城與砲臺,而是海軍的戰艦。 本詩除了探論中國船戰的歷史背景之外,對於戰艦、用人與時地三者之關係有極深入的見解。詩末提出「始知防海賢長城」和「莫因砲臺守岸謀,便弛戈船衝波制」的看法,認為長城與砲臺只能防守外侮,卻不如能主動迎敵、積極防衛的戰艦,因此施瓊芳此詩揭櫫清廷理應更加積極的重視海防,製造戰艦抵抗外侮,以彰顯國威,本詩反映施瓊芳對於海軍戰務實為高瞻遠矚之見地。

 【作者】
施瓊芳(1815-1868),初名龍文,字見田,一字昭德,號珠垣。中進士後,改名瓊芳。清臺灣縣治(今臺南市)人。道光17年(1837)拔貢,連捷鄉試。隔年參加禮闈,落榜,遂留在京城苦讀,道光乙巳(1845)中恩科進士,銓選六部主事。與林晴皋、馮虛谷、蔡廷蘭等結為至交,有詩唱和。久滯京城後,始補為江蘇知縣。未就職,乞養返臺,任海東書院山長。生平著作頗多,乙未時多所散佚,僅存《春秋節要》與《石蘭山館遺稿》,並由其子嗣施士洁攜往中國。1992年龍文出版社刊印《石蘭山館遺稿》。

 【注釋】

1. 火雷鏖天風:本詩指戰艦激烈的砲火造成烽火漫天的景象。鏖,激烈的戰爭。天風,本詩指烽火漫天。
2. 樓船:高大有樓層的戰艦。
3. 將星:古時星相家認為帝王將相與天上星宿星相對應,將星是指象徵大將的星宿。
4. 蛟龍宮:古代相傳蛟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。
5. 車戰:使用兵車作戰。
6. 舟戰:使用戰船在水上作戰。
7. 周宣淮北漢牂牁:指古時周宣王率師討伐淮北之夷事,以及漢武帝元鼎六年平定西南夷而設「牂牁」郡之史事。
8. 近在域中功易剏:剏,音ㄔㄨㄤˋ,同「創」。指周宣王與漢武帝平定蠻夷之功。
9. 海鶻海鰍制逾壯:指戰船越做越大。鶻,音ㄏㄨˊ,古戰船名,海鶻船發明於唐朝,船型頭低尾高,前大後小,外型模仿善於穿風掠浪的海鳥。鰍,音ㄑㄧㄡ,古時小型的戰船。逾壯:指戰船製造越多越大之意。
10. 鷹沙船:即明代的鷹船與沙船,均是戰船。鷹船,兩端銳、進退如飛。船身釘大茅竹,竹間窗可發射銃箭,窗內舷外可藏人盪槳。沙船,可接戰,然無遮翼。海戰發生時,先駕鷹船闖入敵隊,之後沙船推進,短兵交接,可克敵。
11. 乘戰者艦用者人,水虎馳驅若有神:水虎,傳說中海裡水獸,本詩指軍艦。本詩句指作戰的是軍艦,駕駛軍艦的是人,有如駕馭水中妖怪般的靈敏。
12. 用艦者人宜者地,竹龍部署皆得勢:竹龍,原指巨型的竹筏,本詩指軍艦。本詩句指駕駛軍艦的是人,但要有適當的處置,大小船隻才能部署得宜。
13. 戈船:古時一種戰船。
14. 政刷:奮起圖新。
15. 三翼:古時的戰船,有大、中、小三種之分,故稱為三翼。
16. 五牙:古戰艦。
17. 金湯:指金城湯池防守嚴密,無懈可擊。
18. 天塹:天然形成、阻隔交通的大壕溝。本詩指臺灣海峽。
19. 逋逃:逃亡。
20. 蒙衝:古代的一種戰船。船身用生牛皮蒙船覆背,兩廂開掣棹孔,前後左右設有弩窗矛穴以制敵。
21. 黿鼉:音ㄩㄢˊ ㄊㄨㄛˊ,黿,巨龜。鼉:巨鱷。
22. 貔貅:音ㄆㄧˊ ㄒㄧㄡ,本詩比喻勇猛的將士。
23. 欃槍:欃,音ㄔㄢ,原指彗星,後比喻邪惡勢力。
24. 鴻波:洪水。
25. 梯航:指水陸交通。
26. 珍贐:贐,音ㄐㄧㄣˋ,珍貴財寶。
27. 寶筏:指戰艦。

【讀詩心得】

  自蔡牽、朱濆相繼被勦滅之後,海面似已無亂事。航行海面的同安船也恢復為貿易商船,或是做為清廷戰鑑之用。但平靜的日子沒有多久,歐洲各國以貿易為名,行掠奪之實的海盜船,一一駛入中國的港灣。這些西方商船,載來了香料、白銀,到中國購買茶葉、瓷器。他們的背後都有國家力量支持,行經國力不彰的小國或未開發之地,便以哄騙或武力掠奪,一如荷蘭人要求台灣原住民提供廉價鹿皮;面對中國,藉船堅砲利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,甚至掀起海戰,向清廷強索土地、金銀。十九世紀末,中國的外交史,活生生是一頁屈辱史。

  這首詩寫在中英鴉片戰爭之後,作者施瓊芳在前句以「火雷百道鏖天風,戰場陡闢波濤中。樓船十萬橫海出,將星夜照蛟龍宮。描寫當時船艦的高大威武,在海上激烈對戰中,射出強大的砲火,足以震撼龍宮。過去的「車戰」也就是陸戰,已被今日的「舟戰」亦即海戰所取代。其實中國的造船技術相當進步,晉唐時期已有高大的戰艦,即「海鰍船」,外形如穿風破浪的海鳥。其後也出現了「鷹船」、「沙船」等戰船,雖然歷來官方向來不重視海防,任由海賊倭寇橫行,以至於明代海患嚴重。不過「乘戰者艦用者人,水虎馳驅若有神。用艦者人宜者地,竹龍部署皆得勢。」只要部署得當,就可以保護海上安定。千萬不要守住陸上礮臺,卻鬆懈了海防,因為現在面對的是西方列強的入侵。故而作者認為「船政振刷需平時」,應當轉換國防思維,從陸戰轉向海戰,全面積極擘劃。全詩重點其實是在「始知防海賢長城」句。因此前言「莫因砲臺守岸謀,便弛戈船衝波制」,以「守」、「衝」對舉,顯示其積極主張戰艦才能對抗敵人,也才是「救時真寶筏」。

  這首詩的主角「戰艦」,未知是中式或西式戰艦。但在這之前,清朝主要的海上戰艦用的是「同安船」(又稱同安梭船),自第一、二次鴉片戰爭之後,中國不再使用同安船應戰,接下來幾近全面的西化,使得曾經叱吒東南海面、貫串清代的同安船差點被人遺忘,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史學家DonnellyAudemardWorcesterSigaut-an在其有關中國帆船研究的著作中都沒有同安梭船的相關史料。(參自wiki

  因此,就著施瓊芳這首詩拈起的因緣,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:什麼是同安船?

  同安船是清代最大、最好的外海商船、戰船、海盜船。船體如梭形,航行快速,閩、浙一地商船為了出洋遠赴台灣、廣東、南洋等地,只有同安船能夠擔負這種遠洋任務,由於商船常為海盜所劫,加上海盜自身財力亦足以訂製,同安船也成為海盜往來台、閩、浙之間首選的船艦。而海盜猖獗,清政府為增強打擊追捕的能力,也提升水師船備,組成同安船隊。嘉慶年間,大型同安船更成為清朝外海水師的主力。這一條鏈結,形成清代民、盜、官皆使用同安船進行遠洋的有趣現象,可以說十九世紀前半期,同安船主宰了整個亞洲東南海域的活動。回溯造船史,同安船更是中國木造船頂峰時期的代表作。

  也就是基於這樣獨特的歷史地位,國立故宮博物院在2013年為它製作了「再現同安船」特展(點入)同安船的實體船隻已然無存,但故宮的清代軍機處檔摺件中,卻發現閩浙總督汪志伊〈奏報籌辦天津水師官兵船隻情形摺〉的附件,有兩件清代彩繪戰船圖「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」、「一號同安梭船圖」,這才留下了同安船的面目。
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,轉引自wiki
 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:船長26公尺,主桅高29公尺。圖中顯示同安船與先前水師船隻最大的不同,在於使用三根桅杆,因此風帆較多,速度亦較快。主桅特別高,可加輔助帆。

 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擁有主砲8門,分別為二千四百斤重(1,440公斤)紅衣砲2門,二千斤重(1,200公斤)紅衣砲2門,一千五百斤(900公斤)紅衣砲4門。此外尚有射程較短的小型火砲八百斤重洗笨砲(480公斤)1門和一百四十斤重劈山砲(84公斤)16門。共有各種火砲25門。可搭載50名舵工及水手。
一號大同安梭船圖,轉引自wiki
  一號大同安梭船船長22公尺,主桅高22公尺,較集字號大同安梭船短矮,主桅亦未如集字號一般特別高。

   一號大同安梭船主砲6門。其中一千斤重紅衣砲(600公斤)2門,八百斤重紅衣砲(480公斤)2門,五百斤重砲(300公斤)2門,一百斤重劈山砲(60公斤)4門,八十斤重劈山砲(48公斤)4門,共有火炮14門。可搭載40名舵工及水手。

   閩浙總督玉德曾上奏曾提到蔡牽的座船,高約數丈,可容二、三百人(〈剿平蔡牽奏稿〉,嘉慶十一年3月25日),這艘船的規模更勝清軍,可想見李長庚等追緝蔡牽的難度。

   分享故宮「再現同安船」3分鐘宣傳短片,作為同安船簡介的小結。


  看完同安船,上傳幾張我在博物館拍到的戰船照片。

明代已有非常精良的造船技術,以下是經學者考證模擬的鄭和寶船:
鄭和寶船模型,側面照,(攝自澳門海事博物館)
鄭和寶船模型,俯視照,(攝自澳門海事博物館)

鄭和船隊隨行戰艦,(攝自澳門海事博物館)
鄭和船隊隨行戰艦船樓細節,(攝自澳門海事博物館)
鄭成功中軍船,又名戎克船。平時用於載貨,戰時充當戰船。
福船船型設計的指揮艦,三桅三帆, 主桅頂有一面長條形彩旗和風向儀,
甲板上配有火炮十四門。(
攝自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館)
福船,明清兩代常用戰船,明代水師主要戰船,
也是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種。福船體大,須仗風力,利於大海作戰,
不利於淺海無風之處。
攝自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館)
19世紀中國戰船,攝自澳門海事博物館

【精彩連結】
順風相送:院藏清代海洋史料特展



【參考資料】
國立故宮博物院,《再現同安船》,2013.5。
蘇信維《閩浙地區海盜集團之研究──以蔡牽集團為例(1795-1810)》,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8。
 (日)松浦章著、謝躍譯,《中國的海盜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1.7
李子遲編著,《千年海盜》,重慶:重慶出版社,2009.7
《全臺詩》編輯小組,《全臺詩》第一冊,行政院文建會、國家臺灣文學館、遠流出版公司共同出版,2004.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